2019年11月15日下午15:00-17:00,复旦大学白彤东教授应邀莅临云顶12300vip,开展了一场题为“作为现代道德的恻隐之心”学术讲座。我司8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讲座由中国哲学专业许雪涛老师主持。
首先,白彤东教授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向大家阐述并分析了何为现代道德的恻隐之心,在他看来,恻隐之心是对陌生人的一种关爱。在此基础上,白教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创造性见解,他认为:早在中国古代的周秦之变时期,就显露出来了“恻隐之心”的某种现代性萌芽。当然,这一论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接下来,白教授把西方哲学界的尼采和中国古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作了对比。在白教授看来,古希腊时期所强调的“四德”并不包含同情、怜悯等情感,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的恻隐之心。直到尼采的出现,才将“恻隐之心”这一概念正式引入到西方哲学之中。相比之下,在孟子强调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四心”当中,则包含了富有同情和怜悯之意的恻隐之心。
紧接着,白教授就恻隐之心存在的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他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将中国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总结出了恻隐之心存在的根源---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彼此陌生的个体构成的,并进一步指出了恻隐之心存在的价值。
最后,白教授就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讲座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通过本场讲座,同学们对“作为现代道德的恻隐之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西方古代和现代的社会文化有了更加宏观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这场讲座让他们受益良多。
同学们认真聆听
撰稿人:王兵
审稿人:孙楹